博真基金暖凉山——探访大山深处的最美“花瓣”

2018-04-13 14:48
        “见过一次就再也忘不了。”这是博真公益团队第一次走进大凉山的感受,忘不了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,忘不了封闭老旧的思想观念,更忘不了孩子们对知识对走出大山渴望的眼神。这一次,博真集团利用与天津市妇女儿童基金会联合创立的“博真基金”再一次走进大凉山,为孩子们圆梦,也为践行让更多孩子上学的诺言。



        4月6日,博真公益团队带着一车物资走进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下辖县美姑县、昭觉县、布拖县,如果大凉山被称为“中国贫穷的样本”,那么这三个县就是其中最为贫困的县城。它们隐藏在大山深处,至今保留着古老的生活习俗,几乎快要被世人遗忘,由于处在高海拔地区,物资匮乏,这里的交通条件、住宿条件、教育条件和卫生状况都令人堪忧。再加上上世纪90年代又沾上了毒品这个恶魔,一系列问题交织在一起,让这片土地饱受苦难。

        这次来到大凉山,自然不是因为对那里美丽景致的向往,也不是对航天城神秘的好奇,而是对这座大山里依旧落后的教育和依旧贫穷的孩子的牵挂和惦念。博真公益团队从西昌出发,经过8个小时的车程和1个小时的步行山路,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,这里的乡民世代生活在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,大山一座接着一座没有尽头,山路崎岖狭小,绝大多数的地貌,还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,村民们住着低矮、没窗户的土坯房,墙角堆放的土豆便是主粮,很少吃肉。路边玩耍的孩子,多穿着脏兮兮的衣服,卫生状况堪忧,待到五六岁,他们便要照看两三个弟弟妹妹或参加田间劳作。

 
 
        公益团队此行的目的是探访早期在西昌绿荫学校建立的“博真月如意女子班”的12名学生,从牛牛坝乡到左戈依达乡,从俄曲古乡到依果觉乡,历经30多个小时,1000多公里的路程,沿线为500多户贫困家庭送去过冬棉衣和健康卫生用品,并走到爱心班中孩子的家中,为她们的父母或爷爷奶奶送去了现金生活补助和生活必需品,帮助她们树立生活的信心,解决燃眉之急。



 
 
        母亲病逝,两三岁的弟弟没人照料,姐姐没成年被逼嫁而自杀,爸爸因受不了打击而精神崩溃……这些状况如果遇到一个可能对我们都是天大的打击,而这些遭遇却真实的发生在一个16岁女孩儿身上,数不清难以想象的故事在这里无穷无尽的上演着,那一幕幕震撼与刻骨,那一幕幕心酸与激动让志愿者们的心久久未能平静。

 
        在家访活动结束之后,博真公益金金团队又回到西昌绿荫学校,为“博真月如意女子班”的孩子们送去了八年级一年的生活费和学费,让她们毫无后顾之忧的安心上学。


 
        大爱无言,爱无止境。在公益的道路上,博真集团将尽自己所能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,同时也请每一位有爱的您多多关注公益活动,为贫困山区孩子们贡献一份力量。